珠海市民政局关于珠海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0113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张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抓住“银发”经济风口,解决完善珠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综合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万山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及市医疗保障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落地落实
(一)健全部门联动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我市自2016年起建立推动养老服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作为总召集人,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局以及各区(管委会)等21个部门(区)作为成员单位,统筹推动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引领养老服务事业有序发展。2024年结合机构改革及老龄工作职能调整,及时调整我市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和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名单和职责,进一步加强市政府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二)持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为推动《条例》落地落细,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的实施意见》,明确由市民政局等部门牵头出台养老服务相关配套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先后编制出台《珠海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4年版)》《珠海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制定《珠海市高龄老人津贴发放管理办法》《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估规范》《珠海市老年人能力评估实施办法》,修订《珠海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管理办法》《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我市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三)优化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通过新建、配建、改造、租赁等方式,加强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全市建成养老机构23家、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2家,村(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站219家,长者饭堂133家,基本形成上下贯通、有效衔接、合理分工的三级服务网络,为老年人就近就便提供有品质的养老服务。
(四)持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全面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指导养老服务机构按照老年人能力等级及服务需求,精准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个性化、差异化养老服务。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对孤寡、独居、空巢、农村留守、失能、重度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定期探访,从居家安全、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等多方面提供关爱服务保障。截至目前,全市摸排建档特殊困难老年人9704名,实现月探访率100%。
二、创新智慧应用场景,助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养老服务数据应用场景。搭建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纵向深化市、区、镇(街道)和村(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横向加强部门间为老服务信息共享,精准对接养老服务需求,有效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米”。2024年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及自2020年平台上线以来汇集的养老服务数据,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线全国首个基于居家智慧养老的数据产品——“珠海正圆老龄人群分析数据产品”,有效方便城市养老管理部门、养老院、康养院、医疗机构、智慧化养老服务机构全方位了解区域内的老龄人口规模及健康特征,助力针对老年人综合研判分析,并作为数据资产纳入企业财务报表“无形资产”会计科目,获光大银行授信融资1000万元,打通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路径,实现数据价值化闭环,推动数据资源转化新质生产力。
(二)创新“长者饭堂”智慧应用场景。以国家、省、市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为契机,积极创建“长者饭堂”社区养老服务创新应用场景,形成“智慧厨房+智能支付+民政刷脸补贴”的模式,并成功复制推广到上海、中山等全国多地长者饭堂。打造“优特智慧长者饭堂”,全方位对外展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智能炒菜机器人”等智能厨电设备,借助可复制、可推广的真实落地应用场景,抢占银发经济智能设备细分市场。
(三)创新适老化改造智慧应用场景。积极推动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探索居家适老化改造“珠海模式”。结合产品、服务、场景和老年身体机能等因素,围绕“居家安老产品”“家庭场景适老化套餐”“生活能力产品套餐”“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实景展厅”五方面内容,梳理目前市场所能提供的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并增加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编制形成《珠海乐龄居家安老产品和服务目录》,为老年人选择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提供指引与参考。同时指导“正圆养老”“关爱之星”“松下智能”等市场主体,围绕客厅、卧室、厨房、卫浴、智慧康养等居家养老生活场景,搭建生活场景样板间,系统且直观地展示地面防滑、光线照明、家具选择、特殊护理、无障碍设计、智能化改造等应用场景,让老年人更真实地了解适老化改造的多种场景需求。
三、探索统一服务标准,推动湾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一)探索建立湾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组织珠海正圆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广东省老龄产业协会、香港安老咨询委员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等27家粤港澳养老服务组织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湾区标准”,并于2024年6月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公开发布。覆盖生活照料、助餐、健康照护、安全援助、精神慰藉、文娱康乐等关键环节,有效提升区域内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为养老服务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积极探索跨境养老实践路径。支持养老机构加入香港“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以下简称“院舍计划”)。其中,香洲区和金湾区分别安排香洲区社会福利中心(正方·和园)和金湾区社会福利中心(金湾颐养园),设置港澳长者照护服务专区,申报参加“院舍计划”,为港澳老人在珠海养老提供支持。在香洲区积极开展跨境养老“医疗储备金”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跨境养老“医疗储备金”制度,解决入住养老机构的港澳老人因转送香港就医前在珠海住院或院前急救抢救等产生的医疗费用保障问题,探索打通港澳老人跨境养老医疗保障衔接问题,减少港澳老人在珠海养老的医疗后顾之忧。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面向全市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工作,针对各类养老机构、镇(街道)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养老护理员、其他养老从业人员(如社工、康复师、护士等)、养老服务专员以及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等从业人员的不同需求,精心组织策划培训课程,为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2024年至今,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410人次、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91人次、养老服务专员263人次、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23人次。深入推进“南粤家政”工程建设,统筹各培训机构、大专院校、社会组织和家政企业等主体,组织开展养老技能培训,2024年至今累计培训1941人次。
(二)健全养老人才激励机制。2022年12月印发《珠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珠海市养老护理员从业补贴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在全省率先建立以学历、从业岗位、从业年限和教育培训时长以及技能等级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向我市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一次性艰苦岗位补贴和技能提升激励津贴,累计为101人发放补贴津贴68.68万元。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珠海市民政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珠海市民政局
2025年6月13日
(联系人及电话:杨莹,0756-23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