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市政协 开放广东 智能问答 | 手机版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珠海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250118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建珠海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基于“智慧+医养护一体化”新型社区养老建设的提案》(第20250118号)收悉。经综合市卫生健康局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设市级统一智慧养老信息平台

  我市自2020年起,搭建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纵向深化市、区、镇(街道)和村(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横向加强部门间为老服务信息共享,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纳入平台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可实现养老服务线上预约、长者饭堂“刷脸支付”、高龄津贴线上申请等多种功能,并开发设置家庭病床信息模块,推动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逐步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目前入驻平台养老服务组织共889家,为全市老年人提供10大类48小类养老服务。

  二、搭建“互联网+”医养服务应用场景

  (一)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应用场景。我市指导各区在市级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基础上,搭建区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辖区内各类养老、医疗、生活等服务资源,配备“平安通”、“一键通”、智能手环等终端设备,实现服务“一键链接”,满足老年人多方面服务需求。如,金湾区以区级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为枢纽,将全区各村居、社会组织、养老服务机构、商家等N项“线上+线下”服务资源整合,为长者提供“指尖”上的便捷养老服务。长者及其家属可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智能物联穿戴设备等手段及时获取所需养老服务。目前,金湾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共计与48家服务商家达成合作协议,可为服务对象提供燃气代订、购水购药、家政保洁、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2018年至今,累计完成服务订单月63468单,为服务对象节省生活成本逾56.8万元,切实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创新健康管理服务应用场景。我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为全市常住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每年开展重点人群免费健康体检。印发《珠海市家庭医生赋能行动工作方案》,通过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为有需要的签约居民实行“三优先”服务,即提供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优先服务,可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健康服务。目前,我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设置有健康小屋,可通过智能设备对居民健康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并同步到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中,同时将继续完善相关流程,为打造社区养老新场景奠定基础。

  三、构建多方参与的居家社区医养服务新模式

  (一)探索社会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以改革创新为引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助力、公益支持”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格局。香洲区创新“空间换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运营模式,引导和鼓励镇街采取“空间换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机构自带经费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在配套一定公共服务的同时,允许运营机构做市场化业务的探索,降低财政负担,激发社会活力,丰富服务供给。同时,香洲区积极与“饿了么”平台沟通,达成“饿了么”平台参与长者送餐服务合作方案。在拱北街道试点,由“饿了么”平台指定专门骑手每天定时到长者饭堂取餐送到长者家中,并负责送餐老人的探访,让配送骑手成为老年人的“幸福使者”。

  (二)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为支撑,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养老。我市金湾区探索将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残疾人康园中心“三站融合”,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大病康复等服务。斗门区各镇(街)积极通过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打造集长者饭堂、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机构养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参与式照护体系。完善家庭病床管理制度,将高龄、重病、失能、半失能的居家养老老人纳入家庭病床的重点建床对象,有针对性开展家庭医疗卫生服务。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建家庭病床267床,家庭医生服务团队401个。实施互联网+智慧医疗,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全市共16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上线护士数1516人,全市开展服务项目68项,平台累计订单量达32060人次,患者满意度为100%。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贵单位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珠海市民政局

2025年7月9日

(联系人及电话:杨莹,0756-2311177)




分享到:

主办单位:710公海赌赌船官网欢迎您

政府网站标识码:4404000012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161号 粤ICP备0502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