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商务局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250083号提案答复的函
无党派界别、民革珠海市委员会,高楠、许结玲(等)委员:
无党派界别《关于“两车北上”政策下港澳游客珠海消费新态势与应对策略的提案》、民革珠海市委员会《关于抢抓“两车北上”的契机,激活珠海商圈经济的提案》、高楠委员《关于承接“港车北上”强势消费力,加快对接珠港跨境服务贸易的提案》、许结玲委员《关于抢抓”港澳车北上”“珠海一周一行”政策机遇,推动珠澳协同发展的提案》合并办理件《关于“两车北上”政策下港澳游客珠海消费新态势与应对策略》(第20250083号)收悉。经综合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疗保障局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举措
(一)紧抓“两车北上”政策机遇,打造珠澳文商旅体交流IP矩阵
一是创新打造来珠消费新品牌。制作“珠海食力派”系列栏目,每周精心宣传介绍2-3家本地特色优质餐饮,推出“天天折上折”“港澳专享礼”等福利,覆盖全市9个商圈、共96个餐饮品牌。紧抓港澳旅客“北上”消费热潮,全国率先支持港澳台及外籍人士参与以旧换新活动,在大桥口岸举办“湾区盛惠·乐GO珠海”Alipay+跨境消费节,联合香港、澳门、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境外支付机构,发放价值178元人民币的珠海跨境支付优惠券,覆盖零售、餐饮、酒店、药店等热门消费场景。举办“蒸蒸日上 鲜聚珠海”健康美食推介活动、“珠海美食文化全国推广暨广东烹饪协会珠海行”活动,持续扩大珠海本土餐饮品牌影响力。
二是培育文旅体交流品牌。紧抓“两车北上”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团进团出”等方便人员通关往来的优势政策,培育推出了包括以大湾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品牌、以大湾区非遗交流大会为代表的非遗传承品牌、以珠港澳交响音乐会为代表的艺术交流品牌和以大湾区“九洲杯”帆船赛为代表的体育赛事品牌。举办了2024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公路自行车测试赛、“珠澳杯”珠澳大学生足球冠军赛、2024湾区城市保龄球埠际赛、大湾区南狮争霸赛、粤港澳流行音乐唱作大会、2024年粤港澳粤语原创歌曲大赛、2024珠港澳合唱音乐会等粤港澳文体活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推动三地人文交流走深走实。
(二)依托区域联盟和专业展会,做好客源市场的充分挖潜
一是借力中珠澳旅游联盟。2024年,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中山市台湾事务局、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主办了“走进伟人故里,体验香山精彩”两岸文旅交流活动,邀请台湾30余家旅游业界代表考察我市旅游资源,做好中珠澳“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在台湾客源市场的宣传;2025年3月,由澳门旅游局牵头,三地旅游部门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共同组织旅游企业前往深圳、中山商圈进行路展宣传,面向深中市民进行旅游推广。
二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联合会工作。参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高塔联盟于2024年9月在广州成立,积极推举我市地标建筑进入下一批高塔成员名单;指导了珠海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市旅游协会共同签署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旅行社行业组织联盟”,促进湾区城市间旅游行业自律和市场客源的互通互送。
三是积极参加境内外专业旅游展会活动。配合落实文旅部、省文旅厅的宣推工作部署,重点参加了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以及境外香港国际旅游展、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活动,通过专业旅游展会的国际平台,携手澳门、横琴旅游部门共同参与,宣传“一程多站”文旅资源。
(三)加强线上平台紧密联系,积极探索新媒体做好整体营销
一是与线上旅行商OTA平台加强合作联系。我市入选了携程网2024全国重点旅游目的地榜单,进入了途牛网2024年自驾游热门目的地Top10和马蜂窝2024热门“海滨海岛”城市Top12榜单;并与澳门共同登上了携程国际版2024口碑榜“亚洲100”旅游目的地名单,增强了互联网上珠海旅游人气值。
二是稳步建立线上宣传矩阵。依托“珠海文旅”“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文旅横琴”等官方文旅抖音号以及“珠海文化广电旅游体育”“文旅横琴”等官方微信公众号,构建线上文旅宣传矩阵,联合开展旅游线路互推、文旅短视频共创,以接地气的方式做好新媒体的推广运用。其中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旅游局合作,2024年国庆假期前夕,推出了“澳琴珠一程多站范特西”文旅视频系列短片,通过三地抖音及各大境内外平台进行视频传播,总曝光量超1亿人次。
三是探索开拓境外宣传渠道。与香港有线电视台合作,拍摄制作《北上珠海港你知》节目共7集短视频,在港澳地区播出,并在脸书(Facebook)、油管(YouTube)等海外媒体平台上播放,深度挖潜了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华人群体的境外客源市场。
(四)强化疏导,有力保障大桥口岸通关顺畅
一是加强协作全力疏导高峰。建立口岸通关协作机制,联动港澳政府部门和媒体提前公布客流高峰预警、公布口岸应对措施,提示通关注意事项,引导旅客错峰出行。
二是优化口岸通关查验流程。取消“一站式”系统中司机卡的校验流程,使每辆车通关时间节省1分钟;对海关风险闸进行防跟车和云卡口改造,验放速度由原来的40秒降低至8秒左右,验放效率提升80%;对边检指纹校验子系统进行升级,启用边检自动验放功能等。
三是推进小汽车通关效率提升项目。升级“一站式”系统,实施“货兼客”“串改并”改造,推动出境小汽车通道从22条增加至35条,每小时疏导车辆提升至1500辆次,高峰疏导能力提升50%。今年正在推进大桥口岸入境方向改造项目,优化车辆通关流线、拓宽入境车道、增加便民服务设施,以提升旅客通关体念。
四是加强现场通关管理工作。提前组织对“一站式”通关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维护,高峰到来前将小客车通道全部打开,并加开两条大客车通道通行小客车,各部门全员上岗。
(五)多措并举进一步缓解我市停车难问题
一是推进停车场联网工作。组织警力走访沟通,推动1404个停车场联网接入平台,泊位约34.23万个。用户可通过小程序查询周边停车场信息及空闲车位,并前往目的地停车场。
二是推行公园停车预约。经协调,2024年9月,海滨公园停车场正式启动预约模式,开放预约停车位150个,保障了海滨公园周边道路畅通。
三是推行假期共享停车模式。“珠海e停车”小程序自2023年国庆节起,逢大型节假日如国庆节、春节、劳动节发布免费共享停车场信息,为市民找车位提供指引。2025年五一期间免费开放32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学校停车场,共1687个停车位。四是深化推行P+R公交出行模式。节假日,在人民东路停车楼、观澳平台、凤凰路停车楼和市民服务中心停车场设置“P+R换乘接驳点”,引导私家车先停车后换乘公交前往情侣路游览,并在现有停车存量基础上,转变停车方式,提供更多可选择车位。从五一停车场进出流量看,凤凰路停车楼、观澳平台停车场车位利用率最高,其余停车场利用率较好。
(六)着力提升跨境游客出行体验
以“旅游+交通”为导向,开行了覆盖全市核心文旅资源的双层观光巴士体系。一是开通运营情侣路观光南线、浪漫香洲线、横琴长隆线和唐家古镇线4条主题线路,串联拱北口岸、港珠澳大桥公路口岸、横琴口岸三大枢纽,辐射珠海渔女、日月贝、城市阳台、唐家古镇和长隆度假区等30余个文旅地标及商圈,形成“东西联动、陆岛衔接”的旅游交通网络。二是积极创新票制服务,采用“日票制·一票畅游”模式,支持24小时内无限次换乘。三是强化跨境流量导入,通过口岸接驳、景区直连,成为港澳居民“一程多站”深度游珠海的优选出行方式。
(七)优化政策体系增加人才住房供给
一是科学制定住房保障专项规划。建立了全市保障性住房土地储备制度,印发《珠海市住房保障专项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全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现状与需求,确定了各类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模式和各区的筹集建设路径。“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新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8万套,截至2024年底已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7.2万套,已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的90%。
二是与时俱进,优化政策体系。在全省率先印发《珠海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珠海市关于利用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通知(试行)》《珠海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准入退出管理规定(试行)》等6个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系列政策文件,政府给予土地支持政策、降低税费负担、加强金融支持等措施,通过利用集体用地、单位自有用地、产业园配套用地、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并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提供住房保障,租金水平为市场评估租金的90%及以下。印发了《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公租房政策措施的通知》,将公租房资格审核流程由“三级审核三级公示”简化为“两级审核两级公示”,进一步简化优化公租房资格审批,有效缩短审批时限。印发《珠海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新就业职工类、专业人才类按照评估租金的70%收取租金,完善申请审核机制,优化分配方式,加强对公租房分配全过程的监督。
三是增加人才住房供给。落实好人才住房“一免两减”政策措施,三年内将储备超3.6万套房源,其中今年推出不少于7000余套,实现行政区和功能区全覆盖。首批超1000套优质房源已正式对外发布,后续房源将分批次稳定供应。近年来,各区相继发布了15批次人才住房房源分配公告,符合资格条件的各类人才可根据各区发布的房源公告按规定在生活就业所在辖区申请人才住房。
(八)积极探索珠澳两地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
一是于2019年7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常住横琴的非就业澳门居民参加我市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2020年1月1日起将试点扩大到全市范围内持居住证的非就业港澳台居民。
二是支持在我市办理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灵活就业人员、内地赴澳务工人员以及在我市工作的澳门公务人员参加珠海市基本医疗医保。港澳居民参加我市基本医保后,与珠海市民享受同等待遇和经办服务。
三是不断简化医保经办服务办事流程,拓宽参保渠道,依托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和珠海“掌上办”,逐步探索构建了医保经办、银行与澳门社区共同参与的跨境医保经办新模式,实现港澳居民办理珠海医保“一站办”“掌上办”,高质量促进珠澳医疗保障服务有效衔接。
四是推动以医保电子凭证(即医保码)为载体实现全市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全场景、挂号就诊全流程使用,还可在线办理各种医保业务,全国通用跨区域互认。港澳居民也可微信、支付宝和国家医保服务APP线上渠道激活医保码,或在市医保经办窗口线下激活。
五是支持港澳在内地设立定点医药机构或认可内地定点医药机构,通过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医由港澳政府直接结算,并支持港澳政府将医疗券使用范围拓展到内地定点医药机构等,推动两地医疗保险资源有效衔接。
(九)为港澳游客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是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我市纳入新一期香港长者医疗券拓展使用试点,印发了《关于加强港澳居民在珠就医保障的通知》,多措并举提升港澳居民在珠海就医体验保障,市人民医院、中大五院设置港澳医疗服务专区。
二是做好港珠澳大桥应急医疗保障工作。港珠澳大桥是港车北上珠海的重要陆路通道,自2018年大桥通车以来,节假日期间派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设置急救分站,对负责驻点保障的医护人员强化外语、急救技能、三基等技能培训,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多次组织紧急医疗救援演练,为港珠澳大桥旅客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三是积极推进珠澳、珠港救护车跨境转运。3月17日,珠澳共同举办跨境转运启动仪式,市人民医院、中山五院、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正式开通救护车点对点跨境转运服务,通过打通急危重症患者跨境转运“绿色通道”,为珠海和澳门居民提供高效安全的生命救援保障。
(十)深化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支持澳门高校产学研基地建设。推动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在横琴设立产学研基地。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已完成共三期场地建设,搭建超过9600平方米的科研办公场地供5个领域的研发中心,承接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数量超过170项,金额超过8300万元。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开展面向产业应用的前沿科技创新和重点领域科研成果转化,目前总面积超6000平方米,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和超20个科研平台,截至2024年12月底,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3项,已开展联合研发、委托研究等商业项目38项,涵盖中医药、深空探测、系统工程技术、智慧城市等领域,获资助金额累计超5800万元。
二是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举办各类科技对接活动,为澳琴珠多家企业及高校组织200余次产学研合作对接,目前已促成13项科技合作。支持我市科技创新平台与珠港澳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在澳门建设粤港澳脑智工程中心,推进建设国际科研创新网络、学术与人才交流和技术转移转化平台;成立“澳门大学-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认知与类脑智能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共同探索合作新机制和科教融合新模式。
(十一)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督
一是强化重点领域综合治理,严守消费安全底线。落实好食品药品“四个最严”标准,强化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切实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2025年1月至今,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280件,罚没金额111.66万元;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做好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2025年1月至今,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质量违法行为49件,罚没金额39.09万元。
二是发挥多方合力,推动食品安全共治共享。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持续推动餐饮服务提供者实行“明厨亮灶”,不断提升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以网红餐厅、无堂食外卖餐厅、连锁经营餐饮为重点单位,持续开展“查餐厅”阳光执法活动,让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推动食品安全共治共享。
三是立足市场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畅通消费维权渠道,不断提升消费投诉举报处理效能,2025年1月至今,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处理投诉12113宗,举报2614宗,投诉按时办结率为100%,举报按时核查率100%。认真做好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工作,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2025年1月至今,全市共公示消费投诉信息7550条,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率为99.25%。
四是加强湾区区域文旅监管合作。强化区域文旅执法合作,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重机制创新,建立跨域联席会商机制,定期开展文旅领域执法研判工作,创建应急响应圈,制定旅游投诉、舆情监测、滞留甩团等旅游突发事件处置标准化流程。注重执法协同,推行全域联动响应机制,构建“线索互查、案件共办、证据互认”的执法矩阵,重点整治非法出版物发行、黑社黑导等违法经营行为。注重人才共育,打造“理论培训+模拟办案+案例研讨”等培训交流体系,共建典型案例数据库,联合大湾区城市移交涉嫌违法线索 70 余条,查处文旅案件 39 宗,开展联合检查 20余次,共同维护文旅市场良好秩序。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创新优化消费场景。把握“两车北上”消费机遇,大力发展口岸经济,着力提升港珠澳大桥消费场景,推动口岸经济业态转型升级。鼓励全市商家提供面向港澳居民的定制化服务,为港澳旅客提供高品质消费体验。加快推动情侣路浪漫经济特色消费带建设,联合香洲区、市国资委、华发集团、正方集团等方面,对情侣路、香埠路和大桥口岸、拱北口岸、湾仔口岸等消费场景进行提升,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深化打造“绿美集市”“消费赋能百千万”“海洋消费季”“珠海食力派”“珠海老字号”“珠海新潮品”等消费IP。积极争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争取财政资金发消费券。认真积极挖掘整合港珠澳旅游资源,不断深化旅游合作,稳步推进港澳游客珠海消费新态势。
二是多维度推进离境退税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更多优质商户申报成为离境退税商店,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离境退税聚集群;全力推动“即买即退”项目落地,实现退税服务再提速;联合相关部门协同发力,推动珠海开通更多离境退税口岸,全面提升城市消费吸引力与国际竞争力。
三是联合停车场备案部门,加强对我市经营性停车场联网和备案管理,提升联网率。在原有基础上,挖潜更多具备开放条件的党政机关事业及学校停车场,缓解节假日停车难问题。加强观澳平台及凤凰路停车楼等停车场“P+R换乘接驳点”宣传工作,引导先停车后换乘公交前往情侣路游览。积极参与口岸周边交通的前期规划,确保交通流线设计合理,与现有路网衔接顺畅,避免出现新的拥堵点,从交通管理角度出发,助力推动珠澳协同发展。
四是适当加密节假日公交运力供给,重点保障各口岸线路运营。对接各商圈及文旅项目运营方,继续丰富主题化公交旅游产品供给,推出联票套餐,促进消费活力。
五是在医保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协调有关银联服务机构,在港澳地区医院、药店研究部署珠海医保卡POS机,推动实现医保个账在港澳地区消费使用。
六是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港澳居民参加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积极探索和支持将港澳医疗保障资源延伸到珠海,推动实现珠港澳医保资源对接共享,让港澳居民及时享受到高效便利的医保服务和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
七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持续深化珠澳两地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创新平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格局,助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珠海市商务局
2025年7月15日
(联系人及电话:徐斯源,2226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