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治理显成效:临时疏导区赋能海岛文旅融合新生态
为持续优化海岛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担杆镇坚持“疏堵结合、精细治理”理念,积极探索规范流动经营新路径。通过科学规划设立流动经营疏导点,实现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食品安全问题零投诉,整体收入同比增收25%,成功树立海岛“安心游”示范点品牌,进一步推动海岛“烟火气”规范有序发展,实现了城市治理提质与民生服务增效双飞跃。
从“疏堵结合”,到“示范品牌”的蝶变
过去,外伶仃岛流动摊贩问题突出,高峰期曾达50余家。摊贩见缝插针、四处摆卖,导致占道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屡禁不止,不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还时常引发执法矛盾。为此,担杆镇创新工作思路,以“柔性执法、精细管理”为突破口,通过系统调研和广泛征集民意,成功推动流动摊贩从粗放摆卖向规范化、特色化集中经营转变,有效改善了海岛经营环境。
▲流动摊贩整改前状况
2024年,担杆镇对天祥路市场楼对面约3000平方米的大草坪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休闲设施、表演舞台和氛围灯光,打造了一处集休闲娱乐与景观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空间。2025年初,为进一步提升海岛旅游体验,担杆镇再次深度升级“灯光夜市”,在原有场地基础上科学规划“L”型临时疏导区,将夜市经济与便民服务有机结合。
该临时疏导区精心设计摊位共31个,其中11个精品摊位配套水电,摊位外立面融入海洋元素,整体视觉效果清新明快,与海岛景观相得益彰。各摊位上椰子冻、海石花膏、海岛特调饮品等特色商品琳琅满目,不仅为游客带来视觉享受,更为炎炎夏日增添了一丝清凉。
开业以来,“灯光夜市”人气火爆,今年“五一”假期和端午节假期均迎来旅游热潮,成功为暑期旅游旺季预热,以上两个节假日共吸引游客18911人次,同比增长43.84%,整体收入约99200元,同比增长25%,既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又为海岛增添了浓浓的“烟火气”,成为外伶仃岛新的网红打卡点。
制度创新,筑牢安全屏障
担杆镇依据上级有关指导意见,结合海岛实际,制定出台《担杆镇流动经营暂行管理规定》,明确经营者“门前三包”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一是实行“常态化+突击”检查督查机制,在日常工作巡查中对乱堆放、乱摆卖、乱排污水等行为进行教育劝导,同时随时突击抽查摊位点,发现三次以上屡教不改的严格依据《珠海市服务业环境管理条例》《珠海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为规范管理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二是联合担杆市场监督管理所,对摊贩食品来源、加工过程、卫生条件等进行全流程严格监管,督促摊贩依法办理相关证照,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三是实行镇属企业承包制与社会共治的机制,由承包方履行维护日常经营秩序和收集监督职能,并负责收集摊位违反规定、拒不整改或屡治不改的证据移交至城管执法部门,同步在公示栏进行公示,以公正严明的管理方式维护该区域的经营秩序。四是严密把控消防安全关口,将该区域纳入燃气安全管控重点关注点位,加强日常对疏导点燃气检查的频次,并设立专用工作台账,记录日常检查结果,一旦发现苗头,即刻勒令摊位停业整改,切实筑牢燃气安全使用屏障。
精准施策,优化营商环境
为营造公平透明、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担杆镇系统推进流动摊贩综合治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科学规划经营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调研,综合考量海岛承载力、经营者诉求及业态分布等因素,将摊位总量控制在31个合理区间。实施分类准入管理,核发《食品摊贩登记卡》19张、《非食品摊贩备案卡》6张,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经营体系。
二是健全准入审核机制,确保程序公平透明。建立“三证一档”准入标准(居住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健康证明、经营档案),由管理单位建档成册,并通过招租座谈会、公开抽签等方式确定摊位归属。
三是创新动态监管体系,完善退出管理机制。明确规定违反《负面清单行为》,不服从管理或不符合经营要求的摊贩实行扣分管理,情节严重者强制退出,且取消其次年招租资格。
下一步,担杆镇将持续完善疏导点管理机制,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推动流动摊贩管理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同时,以更高标准优化海岛旅游与营商环境,为外伶仃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