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市政协 开放广东 智能问答 | 手机版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珠海市生态环保教育基地启用 市民共绘绿色生态新画卷

  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公众环保意识,6月18日,由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珠海市生态环境局、珠海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珠海)联合举办的珠海市生态环保教育基地启动仪式在珠海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举行。同步举办了“‘绘’聚绿色能量,彩连生态同心”主题创意活动,吸引众多学生及环保志愿者参与,以艺术共创形式传递绿色理念,凝聚生态保护共识。

  珠海市生态环保教育基地位于珠海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内,占地约1万平方米,集科普展示、互动体验、实践教育于一体,通过VR技术、动态模型、生态场景还原等现代化手段,生动展示珠海湿地保护、海洋生态修复、低碳城市建设等成果,属于市级环保公益性展馆。该基地将免费向公众开放,着力成为全市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实践课堂。未来将每月推出主题开放日,结合世界环境日、“地球一小时”等节点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完成历史使命,实现转型蝶变

  珠海市垃圾发电厂承载了一代环卫工作者的艰辛,“先行者”们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为实现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我国首座以国产设备为主、自行设计、自行配套的垃圾发电厂,2000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运行20年期间一直承担全市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理任务,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600吨,发电装机容量6000千瓦,累计焚烧处理生活垃圾410万吨,累计发电量达5.95亿度。2020年9月,该厂完成历史使命关停。

  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秉承“传承、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原厂房设备基础上进行衔接融合与升级改造,利用原有设施设备、人力技术等资源,将其打造成为“珠海市垃圾分类科普宣教基地+珠海市环保教育基地”双基地,不断续写珠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延续绿色担当,传播环保理念

  该基地结合周边山体自然环境,以山翠色为主基调对原发电厂主车间外墙进行美化。展示区既设置了发电厂的微缩模型,又保留了中控室模拟屏、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烟气系统等核心设备原貌,馆内发挥原中控室模拟屏的作用,结合炉排、变送器、手操器等设备仪表实物以及有关视频资料,最大化还原垃圾焚烧发电场景,直观呈现生活垃圾从入厂倾倒、高温焚烧到热能发电、烟气处理的全链条工艺,为参观者实地开启一场生活垃圾发电再利用的探索之旅。

  基地还在原汽轮发电厂房设置了情景化体验,利用自行车动力发电和科学DIY实验等现场互动项目,配合各种旧物利用、变废为宝的实物展示,让公众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循环再生概念的认识与实践,全方位感受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和价值性。

  楼顶除氧器平台蜕变为工业风格新地标,展示热力除氧器实物和原理,深入现场观摩锅炉本体、除尘设备、烟囱的壮观景象,让参观者仿如穿梭回昔日机器轰鸣的辉煌奋斗岁月里,将日夜拼搏坚守的精神传承至新时代。发电厂原主车间一楼至三楼走廊经过精心设计,改造成为图文结合的多彩生态科普长廊,以“守护海陆空,从认知开始”为主题,呈现当今面临的海洋、土地及大气危机,同时展现珠海市在美丽海岛、无废城市建设、红树林修复、空气治理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深刻诠释垃圾减量、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推行“星火计划”  ,点燃“燎原之势”

  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内设有市垃圾分类科普宣教基地,由原珠海市垃圾发电厂约1000平方米的旧仓库改造升级而成,是目前珠海市面积最大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在2023年12月28日对外开放后,创立推行“星火计划”,以垃圾分类宣教的“星星之火”,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的“燎原之势”,让人人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行动者。已接待参观访客超5000人次,招收吸纳全市范围分类活动宣传志愿者111批共506人次。

  基地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结合世界环境日、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及春节、中秋等特色节日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市民亲身领略绿色简约生活方式的魅力和意义。

  同时,也为企业提供展示低碳创新科技成果的平台,让公众体会企业在环保领域的努力与贡献,感受环保科技对美好生活带来的改变。如今,市垃圾分类科普宣教基地已入选香洲区中小学社会实践线路名单,成为学校开展环保教育的重要校外课堂,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分享到:

主办单位:710公海赌赌船官网欢迎您

政府网站标识码:4404000012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161号 粤ICP备0502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