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市政协 开放广东 智能问答 | 手机版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多彩乡村】龙坛村

  龙坛村,位于井岸镇北部。该村后有鹤兜山,海拔最高400米。泉水从山上流下成河,叫龙坛涌河。上游,建成龙井水库。下游流往黄杨河。水库大坝上立“斗门龙井水库”石碑,1985年由广东省省长刘田夫所题。龙坛涌河两岸半属于山间谷地,半属于西江沉积地带。经过龙坛村民的围垦、耕作,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明洪武年间(1368—1398),二十四世祖容恒族人,由新会古井迁入,人口增多安居而成村。周围的几个村村民常聚集于此设神坛,祭祀龙神而取名龙坛村,曾用名龙溪里。

  该村有容姓、陈姓、莫姓三大姓氏。容氏,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从南雄迁移至广东新会县荷塘;明洪武十四年(1381),从新会荷塘、古井迁移至该地。2015年底,户籍人口1530人,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四邑话。

图片

龙坛村村貌

  龙坛村北面山嘴处,有一座三间式的连墙庙宇,坐西向东。正中是大王庙,右边是观音庙,左边是国母庙。观音庙右边有一座凉亭,国母庙左边有“龙苑”,皆属古色古香建筑。此庙于1979年兴建。每年的传统民间节日,均有村民拜祭,春节人声鼎沸,香火旺盛。

  该村鹤兜山的雁鹅塘,塘内有一四方井,叫石井,深不可测,在井中放入谷糠,下游流出,故称石井流糠。鹤兜山南边,有一“石祠堂”,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驻在龙坛村游击队聚集、议事的地方。这两处胜景与村内300年树龄的老獭树称为“龙坛三奇”。鹤兜山还有一处人工景点,叫“八百级”,建于1980年,当年,斗门县人民政府规划于鹤兜山建设水力发电站,后来发电站被搁置,仅建有“龙井水库”。由下而上,花岗岩阶石筑起的“八百级”,可供游人攀登。

图片

雁鹅塘石井

  龙坛村在抗日战争时是游击队根据地,很多龙坛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龙坛村也被日军扫荡多次,蒙受巨大损失,龙坛村被评为革命老区村。七七卢沟桥事变前,中共党员邝任生在龙坛村活动,讲解革命道理,事变后在龙坛村成立大刀队。1939年成立龙西乡抗先队,容振任队长,是一支抗日的人民武装力量。1940年2月成立了中共龙坛党支部,先后发展党员9人。这是抗战时期斗门地区的第八个党支部。1944年4月8日,伪军赖少华率队连续10次扫荡龙坛村,打死村民容钦盛,捉走4名村民,烧毁民房14间,抢走耕牛18头。1949年3月,国民党军陈安辉率部进驻龙坛村,游击队夜袭陈部营房。袭击战中,武工队指战员容振牺牲,时年只有38岁。1949年8月,受中山八区党组织的游击队的策反,国民党中新边联办事处主任,中山坦洲联防大队长黄森部由副大队长李国、中队长黄子雅率队伍约200人,携带各种轻重武器弹药,开进龙坛,正式起义。




分享到:

主办单位:710公海赌赌船官网欢迎您

政府网站标识码:4404000012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161号 粤ICP备0502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