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麟山村
麟山村,位于乾务镇西面的麟山脚下,珠江出海口的崖门与黄茅海之咸淡水交汇处。因村后山形似麒麟而得名。曾用名山底村。该村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主要姓氏为杨姓,其始祖福源于宋朝时期先从河南迁移至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迁新会。明朝景泰年间再从新会迁移至该地。2015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69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四邑话。
麟山村村貌
20世纪90年代前,以种植水稻、甘蔗为主,兼种番薯、蔬菜及养禽畜,还有小手工、小商贩等。现时村民多为进工厂务工或在外开小店,搞运输等。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等。
清明或重阳节,该村都有以氏族为单位组织的扫墓祭祖活动。携备元宝、香烛、烧猪、烧鹅、鲜花等物品祭祖,缅怀已故先人,各人按次序点香点烛许愿参拜谢先人劬劳之恩,烧元宝、冥纸保佑平安。至后集中聚餐,“太公分猪肉,每户一份”。新坟一般要在清明节前祭扫,叫“新山不过社”。
麟山村六祖庙
村中有“网中石仙”的民间传说。话说五百年前,村前仍是一片汪洋。农历二月初八日,一老翁在河涌罾鱼,晌午后还没有收获,渔翁定着眼珠望着河水发愁。过了一会儿,好像罾里有“腥气”,便把网罾提起,感觉罾里沉甸甸的,满以为是大鱼,原来是一块几斤重的石头,渔翁沮丧几句,拿着石头甩向涌中。可是连续几次起罾,都是那块石头。渔翁抱怨说:莫非你是石仙吗?如果你能保佑我多打点鱼,养活家人,我定把你背回村中当神拜。不久,渔翁果然发现罾里都是鱼虾,罾罾无空,很快便鱼虾满篓。渔翁高兴得合不拢嘴,收起网罾把“石仙”背起往家回。行至阴山,“石仙”从他的肩上跌下来,想再次背起,却用尽力气也背不起来,后来请来多位乡民才合力把“石仙”搬至山底村东放下。正欲蹲下,突然树上鸟鸣不绝:“六祖堂得胜旗,六祖堂得胜旗……”从此渔翁网中石仙之事一下子传遍全村。后来父老洽商,把此地视为宝地,就地建庙,置“石仙”于庙内,取名六祖佛堂,后称六祖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