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红星旧村
红星旧村,位于莲洲镇东北部,东依螺洲河,西傍荷麻溪,南临开阔的冲积平原。村内原有三多里,长宁里,富强里。因部分村民迁居另立新村,故此地取名为红星旧村。曾用名一社,二社,三社。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因祖先原居南雄珠玑巷南迁新会良溪乡,再迁入该地而形成。主要姓氏有周、罗、何三姓。2015年末,户籍人口1553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
红星旧村村貌
20世纪90年代前以种植水稻、蔗为主,兼种薯类和瓜菜,养鸡、鸭、鹅和四大家鱼。90年代后大多数耕地推成鱼塘,改成养殖四大家鱼或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种植水稻、果树等。
该村有立于明朝的碑刻和楹联,分别是“将星高接三召宝幄运筹光帅府;玉泽旁敷六合金鎚荡寇卫乡宫”和“披铁铠以握金鎚四表钦神威赫濯;抢大沙而环奇岭千秋壮庙貌巍峨”,均存于康王庙内。
康王庙,建于元末明初,重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1990 年重修。庙内供奉康王将军和谷夫人。主要仪式有问卜、添丁、保家护宅、保大小平安、祈求风调雨顺。庙后方仍留着修建前旧土墙的遗迹。有康王庙神鼎,底部有“大明宣德六年由工部尚书吴邦佐监造”的字样,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存于珠海市博物馆。
旧村康王庙
猪笼树坐落在康王庙背后的半山斜坡的石板缝中,山的顶部还有镇邪宝塔。康王庙、猪笼树、镇邪宝塔同处一中轴线上。猪笼树高三丈五尺,树围径六尺,二丈五尺树干外表身纹酷似猪笼眼。小朋友可以从猪笼眼里自由钻出钻入。猪笼树形成于1000多年前,一棵大树在二丈五尺处寄生了一棵雀屎榕树。它的气根发达,鬼斧神工地编织成榄核形的网状,牢牢地把大树箍死掏空,经过千百年的演变而成现状。1987年莲溪镇府把猪笼树迁移到现在的莲溪派出所院内。现时猪笼树枝繁叶茂,形状完全变了样。
旧村猪笼树
该村的四角头布编织技艺流行于民国时期,妇女穿戴,规格长宽各 1.5 尺,该头布由山上采集的树稔根等多种植物染料染制而成,四角布前后有花纹,两边太阳穴的位置有图案,下方有两条彩带作固定包头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