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新平山村
新平山村,别名南新五队,位于平沙镇东北角,与大坑村、观音岩村相邻。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因邱买安率族人从香山沙溪坎下(今属中山市坎溪村)迁徙到旧平山村定居而形成。后因大部分村民遭到土匪的打劫,清雍正元年(1723)村民迁移到对面的山脚下,即现在的新平山。
新平山村村貌
2015年末,该村户籍人口216人,主要为陈姓、梁姓、黄姓。村民均为汉族,属于广府民系,大部分使用粤方言四邑话。村民过去以种菜、种瓜及养猪、养鱼、养鸡为主,部分村民从事小手工作坊和小商业。现居民主要承包鱼塘和经营猪场。部分村民从承包小规模鱼塘、小规模养猪产业转变为大规模养殖,其中平铁猪场是一家民营企业,每年出栏的生猪多达7000头,是珠海市生猪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梁沧江石棺群
新平山村有两处不可移动文物,南新石棺和棠下环遗址。南新石棺(又称梁沧江石棺群、梁沧江家族墓)共4口,位于南新岭仙人阁附近一处山坡上,建于明朝,坐西南向东北,长约1.3米,前高和宽各约0.5米,后高和宽各约0.35米,分前后两排,露天摆放在三四十平方米的墓地上,两排石棺之间由两级石阶相连。该石棺墓主为斗门乾务梁氏家族明代先人梁沧江和他的三位妻子。镇墓碑由实心花岗岩石雕成,底置石基座,前设石拜台。这是珠海首次发现的石棺群,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棠下环遗址,位于马头山东北翼马尾的东南坡,1992年被发现,在地面采集到大量夹砂陶片、青釉瓷片等遗物。现存遗址长约120米,宽约100米,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94年至1996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珠海市平沙管理区文化科进行了三次发掘,主要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晚期、商时期和唐宋时期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主要有陶器和石器;商时期遗迹有灶、石器加工场,遗物有陶器、玉石器和水晶器等;唐宋时期遗物有青瓷碗、钵、陶罐等器物,此外还采集到唐代白瓷碗残件及汉代“钱璞”铭文陶罐残器。棠下环遗址丰富了珠江三角洲先秦文化的研究内容,为珠江三角洲先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