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海安村
海安村,曾用名捕捞队,位于南水镇东北部,始建于1950年,因渔改工作时成立为海安村,寓意“渔民出海,平安归来”。村民主要有陈姓、杜姓、梁姓、黄姓等。2015年末,户籍人口462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疍家话。
海安村村貌
村民过去以出海捕鱼为主,现时经营依旧为出海捕鱼以及水产养殖业。特色工艺以编织渔网为主。该村物产资源丰富,虾米、蚝干、咸鱼、南水青蟹为主要特色物产,大多数都销往香港、澳门。其中“南水牌”的锯缘青蟹最为出名。
“南水牌”锯缘青蟹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
该村民俗多种多样,村民每到春节、清明节都会祭祖拜神。婚嫁民俗极富广府色彩,男方向女方提亲,先由媒人向男女双方家通传,双方同意将生辰八字交由相命师夹“年生”,如可以婚配,且双方同意后,则定结婚吉日、送聘金,结婚时要祭祖,表示对祖先的尊重,向祖先介绍家里的新成员。在祖屋祭祖之后摆酒席,向长辈敬酒。婚后第二天,新娘须捧一盆水给公婆洗漱,并做点心伺候;婚后三朝回门,当天日落时回到夫家。
唱咸水歌也是当地的特色民俗之一。咸水歌是渔民用粤方言疍家话演唱的一种渔歌,是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又称咸水叹、白话渔歌。咸水歌的节奏,是与水上居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清人屈翁山的《广东新语·诗语》中记载:“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可见咸水歌早在明末清初就很流行。但由于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和年轻一代文化意识、价值取向的改变,咸水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村中会唱咸水歌的人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