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茅田村
茅田村,位于三灶镇南部,坐落于茅田山北部的山间谷地。曾用名大和村、红英村。始建于清朝中晚期,由陈姓、黄姓、刘姓从香山南朗等地迁到现址。因村庄坐落于茅田山下,故取名茅田村。1938年,被日军侵占时改名大和村,1945年日军投降后恢复为茅田村。2015年底,该村户籍人口257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
茅田村村貌
村落处于茅田山、观音山和拦浪山的包围之中,东西两边为出海口,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该村过去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20世纪90年代,发展工业,三灶镇政府在村前建设琴石工业区后,土地被征用,村民进厂打工或转为山地种植,种植龙眼、荔枝、火龙果等,并兼养鸡和“四大家鱼”等。
三灶花袖
该村有“入伙”民俗,进宅,俗称“入伙”。新屋建成后,择吉日进住,新屋内燃放爆竹、焚烧纸符。搬家时,将米、煎堆、油灯和一笼小鸡先进新屋,家具次之。亲友送镜框、花瓶等礼物为贺。现在改为送电视、冰箱、洗衣机、家具等为贺,主人设宴酬谢。该村最具特色的手工技艺是编织三灶花袖。三灶花袖由草袖、草鞋、草帽组成,是手工编织的生活日常用品,选料为水草、稻草、麻等。一般选用6、7月时的水草(又叫咸草)编织,选1—1.5米长的水草割下晒干,再用棒子打软后进行手工编织。编织草袖、草鞋、草帽时需要编好头后套在木模上进行。2010年4月,花袖被列入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6月,花袖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袖作为三灶竹草编织技艺的一部分,2015年11月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006年茅田村被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卫生村;2007年被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广东省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