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三板村
三板村,位于红旗镇西北面。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由广东中山、佛山、南海、江门等珠三角地区渔民聚居三板山形成。三板山原是一个海岛,由3座小山包组成,两头低,中间高,平均海拔28米。涨潮时三个小山包从远处看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舢板船,渔民称之为舢板山,后简称为三板山。山坡下聚居地称为舢板互助合作社,后简化称之为三板村。
三板村村貌
三板村位于三板山西北面,经过海水冲积,后又经人工围垦而成。村内主要有三板涌流经,三板涌在围垦造田时作为排灌河涌,后用作运输农作物河道兼排灌,到现时作为排灌及景观河之用。
三板河
该村属移民村落,由周边渔民聚居形成,姓氏较多。主要有梁姓、陈姓、黄姓、冯姓、吴姓、周姓、何姓、郭姓、杨姓、李姓、张姓、苏姓、卢姓、彭姓等。2015年末,户籍人 口约1733人,村民主要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水上话。水上话又叫疍家话,属粤方言范畴,与广东中山、顺德、番禺一带水上话大同小异,与珠海该地粤音差异较大,以致该地人视为另一种方言。
三板湿地百鸟归巢
特色农产品有小林草鲩、南美白对虾、黄鳍鲷(黄脚立)、罗非鱼等。小林草鲩,是“四大家鱼”之一,外观与众不同,形体瘦长,色泽银亮,区别于其他地区养殖的草鲩,口感极佳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毫无泥腥味。
小林草鲩
50年代至70年代末,三板村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80年代至2000年以种植甘蔗为主,现以水产养殖为主。村民有祭拜土地公的习俗,每逢传统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春节以及每月的初一、十五等,每家都会派一名家庭代表(多系妇女)到村中土地公拜祭。土地公一般由村中年长老人选址,面向耕地,由村中各家筹资,择吉日开工建造。拜土地公祭品一般有鸡肉、猪肉、水果、元宝香烛等,祈求土地公保佑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