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 |一座建在山坡上的岭南古村
排山村,位于斗门镇南部,坐落于黄杨山西侧丘陵地带。该村于清乾隆八年(1743)立村,初名“斜排”。站在远处望向村庄,可清楚地看见夯土及青砖构筑的古民居群依山势由高往低,顺着斜山坡,一排排整齐排列,“斜排村”由此而来。至民国初年,改为排山村。2001年属斗门区斗门镇八甲行政村至今。村民姓氏有谭姓、李姓、杨姓等。2015年底,户籍人口444人。现存族谱《谭肇业堂家族谱》(1994年纂修)、《李氏族谱》(1936年纂修)。
村中有武帝庙,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供奉关公。
排山村民居循地形由高而低,顺斜坡,利用地势形成西高东低的布局。因排山村始祖经商,受先祖文化影响,村庄的街巷多设计成正方垂直,如棋盘。村前有“子孙塘”,因为形似月牙状,所以又被称为“月牙塘”。“子孙塘”像一个巨大的聚宝盆,是排山村最具特色的景观。古民居群大部分已空置,整体保持清末民初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夯土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排水等基础设施可正常使用。其中,清朝时期建造的53间糯米墙古屋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糯米墙古屋群。
2016年12月,排山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8月,《排山村村落保护与环境提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公布,尊重排山村原有传统村落格局,保护传统古建筑风貌,做到修旧如旧、古朴自然,将排山村打造成珠海乡村振兴的示范村。该项目注入爱心资金3800多万元,由珠海市慈善总会牵线,由佳兆业集团捐资建设,是我市慈善项目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一次有益尝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