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2022】?| 金山书院,感受香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下栅村,位于唐家湾镇中北部,下辖下村、下墟村、山头坊村三个自然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因由各地人士到下栅墟经商而在此定居形成。因香山县濒海,曾多处设栅,沿栅的下部为“下栅”,明末清初,此地区有下栅墟而得名下墟村。曾用名下栅墟。2006年属唐家湾镇下栅社区至今。村民以李氏为大宗。2015年末,户籍人口1548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香山话。
下栅墟原是珠海地区最大的市集之一,逢每月农历一、四、七为赶集墟日,每次赶集的“趁墟”者数千人。成交产品主要有生猪、家禽、水产、果蔬、山货、糖烟酒、渔产品、日用品等。民国初至抗战前后是下栅墟的鼎盛时期,有商杂货栈铺店200多间。这些店铺经营金银首饰,兼营货币找换和代理海外华侨汇款业务,有些还经销粮油杂货。
香山县最早的九大书院之一的金山书院在下墟村,位于金山后巷。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嘉庆二十一年(1816)重修,宣统元年(1909)复修时改为“金山学堂”。书院坐西向东,广三路平面布局。总面阔29.4米,总进深50.28米,建筑占地面积1478.23平方米。中路面阔三间,三进夹二天井。硬山顶,青砖灰瓦,穿斗抬梁砖木混合结构。书院于1942年改为“中山县第六区岐山初级中学”,为中山县第六区最早开办的中学。抗战时期停办空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做过税务所、粮站,20世纪60年代交由下栅公社粮所管理,1978年改建为粮食储备仓库。2012年7月被列入珠海市不可移动文物。
民国时期,该村的“一四七”篮球队在参加中山县、佛山地区及广东省举办的体育比赛中曾取得好成绩。
该村由于地理区位的原因,历史上还发生过以下事件。清康熙元年(1662),清政府实行海禁,在下栅地区沿海岸设置栏栅。清光绪元年(1875),由在沪、汉经商的恭常都籍乡人集资,并联合唐家村梁族、上栅村梁族、会同村莫族共同注资创建“江西会”财务集团,在下栅墟创办北利泰银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下栅建立邮政代办所。1955年12月,珠海县划为边防区,发给当地居民边防居民证,下栅设立边防检查站。20世纪80年代,下栅成立珠海第一个工业区——金发工业区。90年代,成立珠海特区下栅检查站。